山城入伏,热浪滚滚,咱们《三伏天的重庆面孔》这周持续报道了5个不同行业一线人员战高温的封面故事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5张重庆面孔。
中午地表能煎蛋,正是骑手爆单时!37岁的吕凤阳,既要和时间赛跑,又要和高温较劲!争分夺秒!甚至顾不上喝水!订单‘叮’一声,就得往前冲!(图1走) 在没电梯的老小区,他一口气能飞奔到五楼,但这一趟仅挣五块六!值吗?在吕凤阳的骑手‘经济学’里,他却觉得值!为啥?
因为在他眼里,八楼以下,都是门市。很多时候,等电梯,更耽误挣钱! 当然这个老司机也有‘翻车’时,在熟悉的8D魔幻城区里,他竟然迷路了!
十年奔跑,他从当年重庆的榜一抢单王,成了80名骑手的小队长,不光要自己跑单,还要照顾队友的防暑和安全。当记者问他为啥这么拼?他回答得特别实在“虽然累,但有奔头”,自己在重庆买了车,买了房,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。“虽然累,但能挣钱!” 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父亲,他用自己的双脚,在滚烫的楼宇间,踏踏实实地扛起了一个家!这就是他的信念——“天道酬勤”!
暴雨刚撕开城市伤口,40℃高温又灼烤大地! 在巴南花溪街道,59岁的市政工程抢修工张兴廷,每一铲都扬起滚烫尘烟。 他的手臂是重庆三伏天的「刻度线」——几天曝晒,早已显得泾渭分明!记者问他受得了吗?他抹把汗:“要赚钱养家嘛!”这朴实的话里,全是热浪淬炼出的担当!
他的侄子张科伟,15年的坚持,只因一句“挣得到钱就行”!午休挤在小屋的工友,全是他们巫山的同乡。张科伟的岳母心疼大家,早早开好空调。您瞧,这高温下的刚毅,总被家的温柔给妥妥接住!
暴雨抢修,烈日铺路——他们用古铜色的皮肤,装订起重庆的韧性封面!
下面来看第三张,特警王彦儒的苦练+巡防
这应该是咱们重庆三伏天里最"硬核"的重庆面孔!看这身装备:头盔、步枪、防弹背心,足足30多斤!这就是沙坪坝特警支队王彦儒的"夏日工装"!
30岁的王彦儒,已从警8年。如遇上午不执勤,必须先来场锻炼“热身”!五公里起步的长跑,不管是耐力跑、还是变速跑,这都只是开胃小菜!除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,格斗搏击也是他们保持良好战斗状态的必训科目。吃过午饭,正是最热的时候,只要装备一上身,他们立刻切换到巡防模式!
我们不知道,在这酷暑难耐的三伏天,裹着这身“铁甲战袍”在滚烫的马路上巡逻,到底会是啥滋味儿?但我们知道,这份安全感爆棚的踏实,就是他们用汗水浇筑的勋章!他们的身影,也成了这座城市最特别的流动风景线。
接着来看第四张,烈日下的护林员:"森林无恙,便是心安"!
北碚缙云山的护林员李德锋师傅,每天雷打不动,八点就上山了!这一身长衣长裤的“标配”,您猜猜为啥?防蚊虫?嗨,那是次要!李师傅说了,万一真有火情,短袖短裤,那就是等着“烤串儿”!三个月就得走烂一双鞋,衣服?那更是湿了干、干了湿,汗水直接描画“地图”!
二十多公里山路!四小时!肩上扛的可不是背包,是铁扫把、灭火器、砍刀!沿途巡防,还要不停唠叨:规劝沿途游客和村民注意防火确保安全! 这活儿,一干就是七年!李师傅说,没啥豪言壮语,“森林无恙,便是心安”!
一张张被烈日雕琢得黝黑透亮的“重庆面孔”,脚步却异常坚定。他们用汗水,在缙云山的密林里,一步一个脚印,写下守护家园的忠诚誓言。
最后来看第五张,救生员董永夕的千斤重担。
鲸豚湾水世界37岁的救生员董永夕,十六年和水打交道,硬生生从个“白净小生”历练成了硬黑壮汉。让他显得愈发成熟老练的,不止是肤色,更是一份常人难以想象的“千斤重担”!
正因为曾经目睹过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消失, 那份无助和自责,让他真正明白了救生员这三个字的分量。水里巡逻还算是最“轻松”的? 检查滑道时,不仅空间狭窄得让人直不起腰、抬不起头!大太阳一烤,塑料滑道烫手啊!记者跟着进去体验了一下,温度直逼50℃!
越是高温酷暑,游客越多,董永夕和他的兄弟们就越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!他们深知:“高危”就是日常,他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位游客,“安安全全地进来,安安全全地出去”! 毫无疑问,这份承诺,重于泰山!